描述
「當超現實比現實還現實,發表一份破時代的宣言也是剛好而已。」
「超前幻想部署」第一人,催動新世紀藝術革命的經典文獻!
達利的扭曲時鐘、米羅的點線鳥群、畢卡索的幾何女子
都「超」越了「現實」!
今年夏天,所有的玫瑰都變成藍色,樹木也變成玻璃的了。
裹在綠色植物裡的土地並未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它倒更像一隻幽靈。
無論是生活,還是放棄生活,這都是想像中的解決辦法。
生活在他方。
【本書特色】
★ 鳴響超現實主義的先驅者布勒東革命級文獻,點燃世界文藝浪潮的宣誓書,超現實主義運動的綱領式號召,引領先鋒藝術的革命性創新!
★ 超現實主義對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繪畫、電影和日常生活皆產生巨幅影響。理解西方現代文化發展必讀書!
★ 麥田「時代感」書系第11冊:李明璁選書+耿一偉導讀+王志弘設計!
【超現實主義小字典】
• 源起:始於法國的文化運動,原是詩人阿波里奈爾創造的詞語,直接源自達達主義,於1920年至1930年間盛行於歐洲文學及藝術界。其理論背景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和帕格森的直覺主義。強調直覺和潛意識的藝術風格,徹底顛覆傳統藝術觀念。該主義在理論家布勒東於1924年發表第一篇宣言之後,確立為一種思潮。
• 基本定義:超現實主義,名詞,純粹的精神自動主義,企圖運用這種自動主義,以口頭、文字或其他任何方式去表達真正的思想過程。它是思想的筆錄,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倚賴任何美學或道德的偏見,超現實主義將夢境與現實之間的衝突消解,創造出一種絕對的現實——也就是超現實。
• 風格特色:強烈反差物體的並列、反邏輯。藝術上的表現以探索潛意識和世界的矛盾為主,如生與死、過去和未來等,表現想像與真實世界的扭曲,採用精細而寫實的手法表達超現實的世界。
• 主要影響:1920年代以後,超現實主義思想蔓延至各大領域,最終影響全球多種文化與語言的藝術、文學、電影及音樂,乃至於政治思想、政策實施、哲學及社會理論。
【內容簡介】
超現實主義:純粹的精神無意識活動。透過這種活動,人們以口頭或書面形式,或以其他方式來表達思想的真正作用。在排除所有美學或道德偏見之後,人們在不受理智控制時,則受思想的支配。超現實主義建立在相信現實、相信夢幻全能、相信思想客觀活動的基礎上,它忽略了現實中的某些聯想形式。超現實主義的目標就是最終摧毀其他一切超心理的機制,並取而代之,以解決生活中的主要問題。
本書共收錄三篇重要文獻——
• 登高一呼的藝術革命喊聲〈超現實主義宣言〉
• 針對第一宣言的補充回響〈超現實主義第二宣言〉
• 由布勒東親自示範的超現實主義文本實驗〈可溶化的魚〉
這些時代篇章一錘定音,點燃了超現實主義運動的革命火炬,使布勒東成為該藝術革命的先鋒宗師,影響遍及二十世紀美學觀念、文哲思潮、影像創作,乃至全盤的現代社會生活。超現實比現實更現實,它是達利的扭曲時鐘、米羅的交織點線,也是畢卡索的幾何變奏,但它更是我們日日夜夜全面啟動的精神夢境。超越現實,才能抵達真實。
//////////////////////////////////////////////////////////////
雨果在腦子清醒時是超現實主義者,韓波在生活實踐中是超現實主義者,
馬拉美在吐露隱情時是超現實主義者,波特萊爾在道德方面是超現實主義者,
韋爾迪在他家裡是超現實主義者,聖瓊佩斯從遠距離看是超現實主義者,
雅里在喝苦艾酒時是超現實主義者,瓦爾莫在愛情方面是超現實主義者,
貝特朗在過去的時代是超現實主義者,拉博在死亡之中是超現實主義者,
愛倫坡在冒險中是超現實主義者,努沃在行親吻禮時是超現實主義者,
波爾魯在象徵方面是超現實主義者,康斯坦在政治方面是超現實主義者,
法爾格在環境方面是超現實主義者,瓦謝在我心裡是超現實主義者,
魯塞爾在逸聞趣事方面是超現實主義者,綏夫特在作惡方面是超現實主義者,
夏多布里昂在抒發異國情調方面是超現實主義者⋯⋯
• 只要人們依然相信生活,相信生活依然很不穩定,真正的生活會和睦相處,最終這個信念就會變得迷茫。作為永久的夢想者,人對自己的命運越來越感到不滿,於是便艱難地全面檢查自己所運用的對象,那是漫不經心的心態或努力為他提供的對象。他一直十分努力,因為他願意工作,至少對拿自己的運氣去冒險並不反感⋯⋯
• 他在這種幻覺中難以自拔,只想去體驗所有事物那既短暫又特別的安逸狀態。每天早晨,孩子們毫不擔心地離開家門。所有的一切都在附近,最差的物質條件也很不錯。樹林是白色的或黑色的,人們總也睡不著⋯⋯
【麥田「時代感」書系】➔ 重讀過去,連結此刻,想像未來
〔已出版書目〕
1. 《共產黨宣言》
2. 《墮落論》
3. 《符號帝國》
4. 《單向度的人》
5. 《愛因斯坦自選集》
6. 《現代生活的畫家》
7. 《學做工》
8. 《物體系》
9. 《空間物種》
10. 《愛神之淚》
= 為什麼此時此地,我們必須重讀此書? =
這是「時代感」系列最初的發問。不同領域的大師留下傳世之作,描繪當時他們所處社會樣貌、遭逢處境,並據此思考人們改變的可能和方向。將這些廣博深刻的討論置放於當前臺灣與華人社會,透過重量級知識人的轉譯詮釋和細膩導讀,「時代感」系列試圖全方位地回答:「重讀此書,我們將從中獲得定位自身、前進未來的重要線索」。
= 策劃主編/李明璁 =
英國劍橋大學國王學院社會人類學博士,曾於臺大社會學系任教並三度獲優良教師獎,論文見於《臺灣社會學刊》、《新聞學研究》等重要學術期刊。現於臺北藝術大學及臺北教育大學執教,並擔任探照文化執行長與公視節目《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主持人,獲 2020 金鐘奬「節目創新奬」與「生活風格類節目奬」等三項大奬。曾參與創辦《cue》電影雜誌,現亦為《屏東本事》總編輯。著有散文集《物裡學》、《邊讀邊走》。統籌編著《時代迴音》等多本音樂與聲響文化專書。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