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主體性:沙特談馬克思主義與主體性 Qu'est-ce que la subjectivite

NT$260

作者: 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
譯者: 林惠敏
出版社: 遠流
出版日: 2016-03-30
ISBN\ISSN: 9789573278061

已售完

描述

:這是一本介紹存在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入門書

 

人一旦了解人存在的本質之後,才有存在的意義。

主體性對於社會生活和歷史進程的辯證發展來說,是絕對不可或缺的。

 

國立中山大學哲學研究所  游淙祺教授  審定導讀

國立交通大學講座教授  洪鎌德博士  專文推薦

 

「今日的年輕讀者仍然會受到《存在與虛無》中的描述所鼓動,而且他們承認從本書中進行的自由分析,所得出的現象和哲學的事實。」──詹明信/美國馬克思主義學者

 

我們感興趣的問題,即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架構下的主體性。

主體性的存在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物質的存在,另一種則是實踐。

 

1961年,沙特受邀前往義大利羅馬的葛蘭西學院發表演說,將馬克思哲學和人類學聯繫起來,回到馬克思早期的「全人」概念,討論「需求、勞動、享樂」這辯證三元素,這是人類與世界的真實互動,沙特所要解釋的主體性就在這裡。

什麼是主體性呢?主體性的特性是非知,而在非知的情況下,主體性會有所回應,例如重新整體化、重複、創造、投射等。參與這場演講討論的義大利知識份子將焦點放在認知的主體性,但沙特卻要強調實踐中的主體性。主體性會因為認知或被認知而改變,既然主體性是如此善變,每一次嘗試討論就會使之變形,那麼要討論主體性,就該在無知的情況下才適當。可是實踐中的主體性就有許多值得討論的地方,沙特在演說中提出三個例子,可以看出他對反思主體的想法,而他與義大利知識份子的精彩討論,也啟發我們對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主體性有更多思考面向。

 

◆馬克思主義和主體性◆

沙特在二戰過後,他的政治思想逐漸左傾,自稱為「共產黨的同路人」,但是1956年蘇聯入侵匈牙利的軍事行動導致沙特與共產黨決裂,不過這並不表示他唾棄馬克思主義,相反地,他仍然十分欣賞馬克思主義。他在1960出版《辯證理性批判》,討論他認為馬克思主義中產生了某些概念,卻又將之丟棄,他想用存在主義和心理分析法來探究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而在1961年的這場演講中,他更進一步嘗試用「主體性」做為分析馬克思主義的重點。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

搶先評價 “何謂主體性:沙特談馬克思主義與主體性 Qu’est-ce que la subjectivite”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