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內容簡介
「大地是神聖的,處處都有靈魂。」
獵人能否成功打到獵物是由動物所決定的,違反尊重與互惠的原則就注定空手而回。
二十一世紀的今日,人們該如何學習各地原住民擁有的知識?
「傳統生態知識/原住民知識」跨領域研究巨著
專文推薦
林益仁 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教授
顏愛靜 臺灣共用資源治理學會理事長
專業推薦
王嵩山 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兼任教授
台邦.撒沙勒 成功大學考古學研究所教授
李光中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
汪明輝 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副教授
官大偉 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林華慶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
陳張培倫 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
葉秀燕 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
蔡政良 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教授
戴興盛 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教授
羅素玫 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依姓名筆畫排序)
神聖生態學的範圍包含生態科學、環境科學與永續科學外圍的各種意義與價值……。許多原住民傳統的「知識- 實踐- 信仰複合體」都蘊含一種智慧,能明顯或暗中啟發許多想法,使人明白背後那更大的核心意義與美感,以及人類在其中所處的位置。──費克雷特.伯克斯
人要如何與環境培養出能夠維護環境的適當關係,是我們這時代面臨的重大議題之一。一九八〇年代以來,人們對於傳統生態知識越來越有興趣,這或許同時代表了兩種需要,從原住民運用資源的方式擷取生態智慧的需要,以及從傳統生態智慧持有者身上學習一些智慧,來發展出新的生態倫理之需要。
然而,這些需要也越來越突顯,所謂「資源管理」是過於以西方為中心的觀念。很多原住民族的語言裡,甚至根本沒有「資源」或「管理」一詞,他們更重視的反而是「互惠」、「尊重」及「管家責任」等詞。
因此,傳統知識教導我們的不是如何管理資源,而是如何面對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本書的宗旨在於探究「神聖生態學」的相關概念,「神聖生態學」則是透過整全、合乎倫理、尊重與人道主義,進而盡到管家責任的方式,來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
想要瞭解傳統民族與環境之間深刻的文化關係,就必須讀一讀《神聖生態學》。……這本書真的很讚!──史多弗(Richard W. Stoffle),亞利桑納大學人類學院教授
伯克斯理解傳統生態知識的跨領域研究方法非常獨特,且相當實用。《神聖生態學》……尊重多元的聲音,並以深刻的見解回應日漸浮現的環境隱憂。──佛斯提奇(Paul Faulstich),比瑟學院環境分析系教授
本書……提出了對於傳統生態知識更深刻、更廣泛的洞見,包含這種知識對於人類這個物種的生存有何重要的意義。幫助人們重新思考:人類何其有幸與其他非人生物共存,對各物種有何責任,以及人類在這些關係之中的位置。──席瑞(David Syring),明尼蘇達大學杜魯斯分校人類學系副教授
我欣賞伯克斯整合科學知識與傳統生態知識的方法,他採用的方式能有效證明這些不同形式的知識都能彼此互補,並證實我們有必要藉由跨領域的研究,來處理氣候變遷與環境問題。──達靈頓(Sue Darlington),漢普郡學院人類學與亞洲研究系教授
本書可作為教導原住民知識與永續發展的教材……準確地反映出原住民學者的傳統生態知識研究深度。──福德(Claudia J. Ford),羅德島設計學院講師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費克雷特.伯克斯(Fikret Berkes)
曾任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自然資源研究所社區研究管理的加拿大國家研究講座教授。研究以社區資源管理為主,進而延伸探討地方與原住民文化。至今已發表兩百五十份學術著作及出版十本專書,包含《連結社會與生態系統》(Linking Social and Ecological Systems)、《引導社會-生態系統》(Navigating Social-Ecological Systems)及《面向人類的海岸》(Coasts for People)。
譯者簡介
黃懿翎
中興外文與靜宜生態所畢,譯有《像山一樣思考》、《女性主義與基督教要點指南》、《黃金的傳奇史》、《在候診室遇見佛陀》、《為衝突立界線:有效溝通,創造改變》,現為專職翻譯。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