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是什麼讓攝影擁有召喚「真相」的特權?本書撼動了攝影作 為「紀錄」型態的信仰―攝影從不引致真相,而是引致權力。
藝術史學家約翰.泰格(John Tagg)洞察攝影所潛藏的種種 權力機制,以及隨之建立的意義生產與真相體系。他檢視 「攝影史」的隱晦面,論辨自十九世紀以降,「攝影」如何在資 本主義與政府職能的擴張下急速發展、如何形成綿密的社會 監控與規訓,以及如何為支配階級所需的社會秩序提供服務。
● 「攝影史不具一體性。這段歷史若隱若現地穿過各機構 空間所構成的整個場域。」
● 「每當攝影師準備曝光,每件設備都刻印了權力遺留的 緘默痕跡,它在無數的圖像中複現。」
● 「照片從來都不是歷史的『證據』;它們本身就是歷史性的事物。」
泰格關注過往未被納入攝影史論的攝影實踐形式,他剖析人們習以為常的權力機制――醫院、監獄、警察、法院與政府組織,探查將影像紀錄作為「檔案」與「證據」、進而構築「 實」的各種模式和修辭。泰格犀利指出:「真理本身即是權力。⋯⋯我們必須遺忘某種不 足採信的紀錄傳統主張――『為了』『真理』而奮鬥、或是『支持』『真理』,而領會到應該把這場戰鬥的矛頭指向吾人社會裡運行的規則。」傅柯曾說,權力是最昭然若揭,也最妥善隱藏的。當我們探看攝影與權力的結構關係時,將會發現影像所再現的一切, 再也不是傳達讚頌,而是沉重的屈從⋯⋯。
《再現之重》自發表以來廣受引用與討論,在對攝影的批判性深度解讀,以及對「複數的」攝影與歷史的多樣史觀的開展上,帶來十分重要的思考資源。
作者簡介
約翰・泰格 John Tagg
約翰・泰格關注過往未被納入攝影史論的各種攝影實踐形式。他的攝影書寫,並非將攝影視為獨立的媒介,而是具有複合而多樣之社會及意義效果的複雜機具。由此,他的興趣含括我們如何建構文化技術的複數歷史與視覺體制的方式,以及自1970年代以來轉化了藝術史實踐的理論爭辯之範疇。
泰格出生和成長於英格蘭東北部,並就讀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他在離開英國前往美國之前,曾在倫敦大學金匠學院、聖馬汀藝術 學校、中央倫敦理工學院與利茲大學擔任教職。赴美國後,任教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與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現為紐約州立大學藝術史特聘教授。其重要著作包括《再現之重:論複數的攝 影與歷史》(1988年)、《論爭之由:藝術史、文化政治與論域》(1992年)以及《規訓之框:攝影真實與捕捉意義》(2009年)。
譯者簡介
林薇,巴黎第八大學當代藝術及新媒體研究所碩士。譯作包括《塞杜文選》、《電影城市》、《仿培根的三習作》、《給眼球世代的觀看指南》、《未來簡史》等。著有《漫遊影像:電影、當代藝術與策展》。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