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
「一部不肯妥協的書」――愛德華.薩依德對巴勒斯坦人處境的反思
透過巴勒斯坦人的眼睛去看巴勒斯坦人。以文字與照片互動,薩依德站在巴勒斯坦地區遠距離外,主觀詮解巴勒斯坦人面貌的嘗試。直面書寫和表象巴勒斯坦人的難題,拒絕接受世人對其慣性、簡化甚至有害的表象;而是透過多重視角,試圖理解巴勒斯坦人多樣性與身份特質。
最後一片天空之後鳥兒能往哪飛?
最後一線邊界之後我們能往哪去?
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巴勒斯坦人流離於附近地區的幾個國家,他們不但在外地流亡,而且還在自己的家園流亡。
在這部傑出而動人的作品中,薩依德和攝影師摩爾檢視了,在今時今日,何為巴勒斯坦人。薩依德稱本書為「流亡者之書」,雖然是在1980年代中葉完成的,1999年薩依德為它再寫了一個序。
數十年來,薩依德完成了東方研究,後殖民論述,以其在學術界的影響力,奔走呼號,成為巴勒斯坦建國運動在西方最雄辯的代言人,被譽為「巴勒斯坦之音」。但他不幸於2003年罹患癌症病逝。
薩依德在書中指出,書寫和表象巴勒斯坦人是一道難題,而本書的目的就是直面這道難題,拒絕接受世人對巴勒斯坦人那種慣性、簡化甚至有害的表象。
這不是一部「客觀」的書,而是要透過巴勒斯坦人的眼睛去看巴勒斯坦人。
以摩爾拍攝的精彩照片為出發點,薩依德為自己的族人勾畫出一幅引人動容的肖像。他追溯了自以色列建國至貝魯特陷落以來,巴勒斯坦人是如何接二連三地喪家失產。
不過,他也看出一種新的巴勒斯坦人身分認同正在形成。這種身分認同不是奠基於流離四散和受害意識,而是奠基於希望、堅持和覺醒中的共同體意識。
作者簡介|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
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學與文化評論大師、後殖民思潮先驅、也是一位特立獨行的集大成人物。薩依德1935年出生於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1950年代赴美國,取得哈佛大學博士,1963年起任教哥倫比亞大學英國文學與比較文學研究所,這位知名的巴裔美籍學者,也公認為是巴勒斯坦獨立運動在西方最雄辯的代言人。2003年9月25日薩依德因白血病逝世。
薩依德著作等身,尤以「中東三部曲」:《東方主義》(Orientalism)、《巴勒斯坦問題》(The Question of Palestine)、《遮蔽的伊斯蘭》(Covering Islam)開啟「東方學論述」場域,影響了整個西方對東方研究的思考與研究的方向。
薩依德尚著有《世界、文本與批評者》(The World, the Text, and the Critic)、《薩依德的流亡者之書》(After the Last Sky)、《文化與帝國主義》(Culture and Imperialism)以及他的回憶錄《鄉關何處》(Out of Place)等書。
攝影|吉恩.摩爾(Jean Mohr)
國際知名自由攝影工作者,德裔瑞士人,常赴以色列、約旦、黎巴嫩等地區關懷巴勒斯坦人之處境。與約翰.伯格(John Berger)合著有《幸運的男人》(A Fortunate Man)和《另一種影像敘事》(Another Way of Telling)。
商品評價
目前沒有評價。